(专业类别:轻工纺织食品类 专业代码:610302)
 
一、招生对象与修业年限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修业年限:全日制三年
 
二、人才培养目标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全面的组织生产和管理能力,掌握食品检测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检测、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服务于生产一线的的技术技能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结构
 
(1)思想素质: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2)职业素质: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热爱本行业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3)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军事训练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对不断变化的技术与社会环境,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2.知识结构
 
(1)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一定的政治、经济、英语和计算机知识。
 
(2)社会生活知识:热爱生活,具有法律法规观念,掌握社会生活基本知识和人际交往常识。
 
(3)专业知识:掌握食品感官检测、营养成分检测、微生物检测、理化检测、掺伪检验基本知识;掌握主要检测仪器的分析测定原理和方法;掌握食品营养的基础知识及各类食品原料的特性、营养价值;掌握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分析化学、食品微生物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掌握乳制品、肉制品、焙烤制品、软饮料、发酵食品加工原理和方法。
 
3.能力结构
 
(1)学习能力:学会学习,具备综合利用各种手段查阅资料、获取所需信息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2)社会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应合作与竞争,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和交流、表达能力。
 
(3)专业能力:具有食品营养开发、食品营养配餐设计与指导能力;具有食品营养检测、食品卫生检验检疫及食品安全质量管理能力;具有乳制品、肉制品、焙烤制品、软饮料、发酵食品加工操作能力。
 
三、职业与岗位分析
 
(一)职业面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食品营养开发、食品营养检测、食品销售和食品质量控制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
 
初始岗位:营养配餐员、食品检验工、ISO内审员岗等。
 
发展岗位:公共营养师、食品工程师等。
 
(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见表1)
 
表1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
 
 
  
   
    
    | 职业岗位 | 典型工作任务 | 职业能力 | 
 
    
    | 初始 岗 位 | 营养配餐员岗 | ①营养配餐准备; ②制定营养食谱; ③营养餐的制作。 | ①核算营养餐成本的能力;  ②对一般烹饪原料进行感官检验的能力; ③计算全日能量供给量和营养物质摄取量的能力; ④利用合理的烹饪方法进行烹饪的能力。 | 
 
    
    | 食品检验工岗 | ①编制岗位生产计划; ②完成岗位生产任务; ③保养和维护岗位所用的仪器设备; ④检查任务的完成情况。 | ①常规化学分析能力; ②生产设备的操作能力; ③仪器设备故障的处理能力; ④技术改进和创新能力; ⑤产品质量等级的检测能力; | 
 
    
    | ISO内审员岗 | ①制定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 ②培训本单位内审员; ③监督本单位运行体系。 | ①熟悉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知识; ②熟悉质量管理体系的工作流程; ③较强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④熟悉质量检测的基本流程; ⑤熟悉食品质量相关的法律法规。 | 
 
    
    | 发 展 岗 位 | 公共营养师 | ①编制个人每周营养配餐食谱; ②建立社区居民营养状况档案资料库; ③食品营养评价。 | ①了解常见食品的营养特点; ②掌握体格测量的基本方法和营养缺乏症的基本特征; ③独立完成特殊人群的营养配餐的能力; ④科学、合理地建立社区居民营养档案的能力; ⑤开展膳食调查和评价的能力; ⑥营养咨询和教育。 | 
  
 
  
四、职业资格证书
 
(一)专业类职业资格证书。
 
 
  
   
   | 序号 | 证书名称 | 考核鉴定部门 | 等级 | 颁发单位 | 
 
   
   | 1 | 食品检测工 | 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 | 中级 | 国家劳动和社会 保障部 | 
 
   
   | 2 | 乳品检测工 | 中级 | 
 
   
   | 3 | ISO内审员 | 中级 | 
 
   
   | 4 | 公共营养师 | 三级 | 
 
   
   | 5 | 食品安全师 | 初级 | 
 
   
   | 说明:学生毕业前必须获得以上专业技能证书中的至少一项。 | 
 
 
(二)通用类职业技能证书
 
 
  
   
   | 序号 | 证书名称 | 对应课程名称 | 等级 | 颁发单位 | 
 
   
   | 1 | 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一级 | 国家考试中心 | 
 
   
   | 2 | 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证书 | 大学英语 | B级 | 国家考试中心 | 
 
   
   | 说明:学生毕业前必须获得以上两项通用类职业技能证书。 | 
 
 
五、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一)课程体系构建说明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在专业调研基础上进行职业领域分析,确定专业就业岗位的工作范围及典型的工作任务,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基于工作任务进行课程开发,以高职教育理念为基准,力求“科学、合理”,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原则,以“强化技能”为出发点,确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教学手段方法及其它教学活动,对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引领的课程标准和考评体系。根据本专业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特点,课堂教学中实施操作技能规范化训练和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具体专业课程体系构架见图1(下页)。
 
(二)主要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建议
 
表1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开设主干课程及教学安排
 
 
  
   
   | 序号 | 课程名称 | 建议学时 | 建议开设学期 | 备注 | 
 
   
   | 1 | 分析化学(含实验实训) | 80 | 2 | 核心课程 | 
 
   
   | 2 | 食品毒理学基础(含实验实训) | 80 | 3 |  | 
 
   
   | 3 | 食品感官检测技术(含实验实训) | 30 | 3 | 核心课程 | 
 
   
   | 4 | 食品营养成分检测技术(含实验实训) | 48 | 3 | 核心课程 | 
 
   
   | 5 |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含实验实训) | 40 | 3 | 核心课程 | 
 
   
   | 6 | 食品掺伪鉴别检验(含实验实训) | 50 | 4 | 核心课程 | 
 
   
   | 7 | 营养配餐与设计(含实验实训) | 82 | 4 | 核心课程 | 
 
   
   | 8 | 食品加工技术(含实验实训) | 80 | 3 | 核心课程 | 
 
   
   | 9 |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含实验实训) | 64 | 4 | 核心课程 | 
 
 
(三)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1.分析化学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常规操作,并能进行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
 
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常用的化学滴定法的基本理论与操作,包括:定量分析法、滴定分析法、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等;学会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方法。
 
教学方式:建议采取以课内讲授为主,配合实验实训。
 
2.食品微生物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基本理论和技能,以及解决与食品微生物学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种类、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微生物引起食品微生物污染的途径,引起腐败变质的环境因素,控制有害微生物活动的方法。
 
教学方式:建议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
 
图1 基于典型食品生产过程的课程体系架构 
 
 
 
 
  
   
   |  
     食品微生物 食品感官检测技术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 水产品检测技术 食品掺伪检测技术 食品理化检测技术 仪器分析 
 | 
 
 
 
 
 
  
   
   |  
     
 营养配餐与设计 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 食品检验 食品生物技术 食品营养 食品营养成分检测技术 
 | 
 
 
 
 
 
 
 
 
 
 
 
 
 
 
 
 
 
 
 
 
 
 
 
 
 
 
 
 
 
 
 
 
3.食品加工技术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加工保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各种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食品加工新技术的原理。
 
教学内容:学习食品加工原理和食品加工或制造过程及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从原材料到制成品,对它们的品质规格要求、性质和加工中的变化能充分把握,正确地制定工艺路线并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教学方式:建议采取以课内讲授为主,配合实验实训。
 
4.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污染、食品中毒、食品卫生管理、食品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并以上述理论为依据,为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和掺假成分等的检测技术提供方法和手段。
 
教学内容:学习与食品污染、食品中毒、食品卫生管理、食品安全管理等有关的基础理论,并利用以上理论为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和掺假成分等的检测技术提供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式:建议采取以课内讲授为主,配合实验实训。
 
5.食品掺伪检测技术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不同类食品掺伪检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手段。
 
教学内容:主要学习粮食制品的掺伪检验、食用油脂的掺伪检验、乳制品的掺伪检测、肉制品掺伪检验和酒类掺伪检验等。
 
教学方式:建议采取以课内讲授为主,配合实验实训。
 
6.食品感官检测技术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不同类食品感官检测的理论和方法。
 
教学内容:主要学习粮食制品的感官检验、食用油脂的感官检验、乳制品的感官检测、肉制品感官检验和酒类感官检验等。
 
教学方式:建议采取以课内讲授为主,配合实验实训。
 
六、教学附表
 
(一)全学程时间分配表(附表1)
 
(二)实践环节教学安排表(附表2)
 
(三)教学学时比例表(附表3)
 
(四)指导性教学计划表(附表4)
 
七、毕业要求
 
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修完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并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方可毕业。
 
 
附表1 
 
全学程时间分配表 单位: 周
 
 
  
   
   | 年级 | 学期 | 理论 教学 | 实 践 教 学 | 考试 | 机动 | 学期 总周数 | 
 
   
   | 入学教育 军事训练 | 教学 见习 | 顶岗 实习 | 毕业 教育 | 
 
   
   | 一 | 1 | 14.5 | 2 | 1.5 |  |  | 1 |  | 19 | 
 
   
   | 2 | 16 |  | 2 |  |  | 1 | 1 | 20 | 
 
   
   | 二 | 3 | 14.5 |  | 3.5 |  |  | 1 | 1 | 20 | 
 
   
   | 4 | 14.5 |  | 3.5 |  |  | 1 | 1 | 20 | 
 
   
   | 三 | 5 |  |  |  | 20 |  |  |  | 20 | 
 
   
   | 6 |  |  |  | 20 | 1 | 1 |  | 22 | 
 
   
   | 总 计 | 59.5 | 2 | 10.5 | 40 | 1 | 5 | 3 | 121 | 
 
 
 
 
 
 
附表2 
 
实践环节教学安排表 单位:周
 
 
  
   
   | 序号 | 项 目 | 主要内容及要求 | 地点 | 实施学期 | 学时 | 
 
   
   | 1 | 入学教育、军训 | 专业概论和军事基本理论、队列、体能 | 院内 | 1 | 60 | 
 
   
   | 2 | 认知见习 | 了解食品行业基本情况 | 合作单位 | 1 | 20 | 
 
   
   | 3 | 食品化学 | 熟悉常规生化指标的测定技术 | 院内 | 1 | 28 | 
 
   
   | 4 | 食品生物化学 | 熟悉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及在食品中的应用 | 院内 | 2 | 20 | 
 
   
   | 5 | 分析化学 | 掌握化学分析相关的理论与技术 | 院内 | 2 | 30 | 
 
   
   | 6 | 食品营养 | 掌握食品常规营养指标的测定技术 | 院内 | 1 | 28 | 
 
   
   | 7 | 食品原料 | 了解食品原料的种类、等级和评价方法 | 院内 | 2 | 18 | 
 
   
   | 8 | 食品微生物 | 掌握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技术 | 院内 | 2 | 30 | 
 
   
   | 9 | 食品毒理学基础 | 掌握食品毒理的基本理论及食品中有毒物质的评价与预防方法 | 院内 | 3 | 12 | 
 
   
   | 10 | 仪器分析 | 了解食品生物技术手段的操作步骤 | 院内、合作单位 | 2 | 30 | 
 
   
   | 11 | 食品加工技术 | 了解食品生产相关的技术和设备 | 院内、合作单位 | 3 | 30 | 
 
   
   | 12 | 食品感官检测技术 | 了解食品感官检测的理论与技能 | 院内、合作单位 | 3 | 10 | 
 
   
   | 13 | 食品营养成分检测技术 | 掌握食品基本营养成分的测定技术 | 院内 | 3 | 18 | 
 
   
   | 14 |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 | 掌握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测定技术 | 院内 | 3 | 40 | 
 
   
   | 15 | 水产品检测技术 | 掌握水产品质量的评价方法 | 院内 | 4 | 18 | 
 
   
   | 16 | 食品掺伪鉴别检验 | 掌握食品中掺伪成分的识别与鉴定技术 | 院内 | 4 | 18 | 
 
   
   | 17 | 食品理化检测技术 | 掌握食品常规指标的测定技术 | 院内、合作单位 | 3 | 30 | 
 
   
   | 18 |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 | 掌握食品行业的各种质量标准体系 | 院内、合作单位 | 4 | 14 | 
 
   
   | 19 | 营养配餐与设计 | 掌握食品营养配餐与设计的方法 | 院内 | 4 | 30 | 
 
   
   | 20 | 应用文写作 | 了解常用应用文写作格式与方法 | 院内 | 4 | 10 | 
 
   
   | 21 | 食品添加剂 | 掌握常用食品添加剂种类及使用方法 | 院内 | 3 | 10 | 
 
   
   | 22 | 焙烤制品加工技术 | 掌握焙烤食品的制作工艺 | 院内 | 4 | 18 | 
 
   
   | 23 | 食品营销实务 | 了解食品营销的相关理论与技巧 | 院内、合作单位 | 4 | 10 | 
 
   
   | 24 | 顶岗实习(含毕业设计) |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岗位工作能力 | 合作单位 | 5、6 | 1200 | 
 
   
   | 25 | 毕业教育 | 了解就业、创业政策及离校就业程序等 | 院内 | 6 | 30 | 
 
 
 
附表3 
 
教学学时比例表
 
 
  
   
    
    | 教学内容 | 课程类别 | 学时 | 学时分配 | 
 
    
    | 理论 | 实践 | 
 
    
    | 课内教学 | 公共必修课 | 748 | 446 | 302 | 
 
    
    | 专业基础课 | 598 | 404 | 194 | 
 
    
    | 专业课 | 524 | 336 | 188 | 
 
    
    | 选修课 | 144 | 96 | 48 | 
 
    
    | 综合实训 | 1200 | —— | 1200 | 
 
    
    | 总学时 | 3214 | 1282 | 1932 | 
 
    
    | 占总学时比例 | 100% | 39.8% | 60.1% | 
  
 
  
附表4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教学计划表
 
 
  
   
    
    | 序号 | 课程 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时分配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考核 学期 | 
 
    
    | 总学时 | 理 论 | 实 践 | 1 | 2 | 3 | 4 | 5 | 6 | 
 
    
    | 14.5 | 16 | 14.5 | 14.5 | 20 | 22 | 
 
    
    | 1 | 公 共 必 修 课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54 | 38 | 16 | 3 |  |  |  |  |  | 1 |  | 
 
    
    | 2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72 | 60 | 12 |  | 4* |  |  |  |  | 2 |  | 
 
    
    | 3 | 形势与政策 | 16 | 16 |  | 讲座 |  |  | 
 
    
    | 4 | 大学英语 | 168 | 132 | 36 | 4* | 2* | 2 | 2 |  |  | 12 | 34 | 
 
    
    | 5 | 大学体育 | 144 | 10 | 134 | 2 | 2 | 2 | 2 |  |  | 12 | 34 | 
 
    
    | 6 | 军事理论 | 96 | 36 | 60 | 1 | 1 |  |  |  |  | 12 |  | 
 
    
    | 7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 36 | 28 | 8 | 1/ | 1/ | 1/ | 1/ |  |  | 12 | 34 | 
 
    
    | 8 | 大学语文 | 72 | 72 |  | 2 | 2 |  |  |  |  | 12 |  | 
 
    
    | 9 | 计算机基础及应用 | 72 | 36 | 36 | 4 |  |  |  |  |  | 1 |  | 
 
    
    | 10 | 公共艺术课 | 18 | 18 |  | 讲座 | 2 |  | 
 
    
    | 11 | 专 业 基 础 课 | 食品化学 | 78 | 50 | 28 | 4* |  |  |  |  |  | 1 |  | 
 
    
    | 12 | 食品生物化学 | 78 | 58 | 20 | 4 |  |  |  |  |  | 1 |  | 
 
    
    | 13 | 分析化学★ | 80 | 50 | 30 |  | 4* |  |  |  |  | 2 |  | 
 
    
    | 14 | 食品营养 | 78 | 50 | 28 | 4* |  |  |  |  |  | 1 |  | 
 
    
    | 15 | 食品原料 | 48 | 30 | 18 |  | 2 |  |  |  |  | 2 |  | 
 
    
    | 16 | 食品微生物 | 76 | 48 | 28 |  | 4* |  |  |  |  | 2 |  | 
 
    
    | 17 | 食品毒理学基础 | 80 | 68 | 12 |  |  | 4 |  |  |  | 3 |  | 
 
    
    | 18 | 仪器分析 | 80 | 50 | 30 |  | 4 |  |  |  |  | 2 |  | 
 
    
    | 19 | 专 业 课 | 食品加工技术★ | 80 | 50 | 30 |  |  | 4 |  |  |  | 3 |  | 
 
    
    | 20 | 食品感官检测技术★ | 30 | 20 | 10 |  |  | 2 |  |  |  | 3 |  | 
 
    
    | 21 | 食品营养成分检测技术★ | 48 | 30 | 18 |  |  | 2* |  |  |  | 3 |  | 
 
    
    | 22 |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 | 40 | 20 | 20 |  |  | 2* |  |  |  | 3 |  | 
 
    
    | 23 | 水产品检测技术 | 50 | 32 | 18 |  |  |  | 2 |  |  | 4 |  | 
 
    
    | 24 | 食品掺伪鉴别技术★ | 50 | 32 | 18 |  |  |  | 2* |  |  | 4 |  | 
 
    
    | 25 | 食品理化检测技术 | 80 | 50 | 30 |  |  | 4* |  |  |  | 3 |  | 
 
    
    | 26 |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 | 64 | 50 | 14 |  |  |  | 4* |  |  | 4 |  | 
 
    
    | 27 | 营养配餐与设计★ | 82 | 52 | 30 |  |  |  | 4* |  |  | 4 |  | 
 
    
    | 28 | 选 修 课 | 应用文写作 | 32 | 22 | 10 |  |  |  | 2 |  |  | 4 |  | 
 
    
    | 29 | 食品添加剂 | 30 | 20 | 10 |  |  | 2 |  |  |  | 3 |  | 
 
    
    | 30 | 烤焙制品加工技术 | 50 | 32 | 18 |  |  |  | 2 |  |  | 4 |  | 
 
    
    | 31 | 食品营销实务 | 32 | 22 | 10 |  |  |  | 2 |  |  | 4 |  | 
 
    
    | 总学时数及周学时数 | 2014 | 1282 | 732 | 28 | 25 | 24 | 22 |  |  |  |  | 
 
    
    | 每学期开课门数 |  |  |  | 10 | 10 | 10 | 10 |  |  |  |  | 
 
    
    | 备注:★表示核心课;*表示本学期为考试课;没有标识的均为考查课 |